3.2 怎樣令孩子不用怕?
怎樣令「 孩子不用怕」?—— 給有三歲至十二歲子女的你
回想筆者患病時,最小的孩子也已念中學了,算是懂事。認識一些病友,卻因為不知道如何將病情告訴幼齡的子女而大受困擾!
根據基金會資料庫的最新統計,乳癌患者中年齡介乎二十至三十九歲的,約佔總數一成,可以想像不少病友是年輕的媽媽。外國研究指出,當孩子知道母親患上癌症時的反應往往是:煩躁、震驚、恐懼、流淚和焦慮。有些孩子會認為媽媽生病,是上天懲罰自己做錯了事;有些則因而對母親生氣,對家人和同學發怒。就算孩子表面上沒有因壞消息而轉變,也不代表他們沒有受到影響。因此,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十分重要。
三十八歲的Christy (化名)患上第二期乳癌,確診時,女兒只有七歲。小女孩看見爸爸終日鬱鬱不歡,媽媽又經常偷偷地哭,以為自己做錯了事,害得媽媽患病。化療讓Christy掉落大部分頭髮,女兒怕得不敢去摸媽媽的頭,擔心媽媽快要死了,不知如何是好。
後來Christy帶着女兒來到基金會尋求輔導,輔導護士引導Christy 親自向女兒解釋自己的病況,釋除她的不安情緒和憂慮,又教女兒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,製作心意卡送給媽媽:「媽媽不要憂心;祝願媽媽一定會康復……」,Christy看着心意卡上的圖畫,感受到無比的愛和鼓勵。自此以後,Christy每天散步都讓女兒作伴,又讓女兒分擔一些簡單的照顧工作。女兒知道了什麼是乳癌、媽媽為什麼脫髮和為什麼疲倦,也不再害怕,母女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。
另一個故事的主角是琪琪(化名),她患上乳癌後,最擔心五歲的兒子接受不來。結果在基金會的支援小組中,她學懂了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兒子。琪琪這樣跟兒子說:「故事發生在小明家裏,小明的媽媽患了病,未必能夠每天送小明上學和替小明溫習……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愛小明,只是媽媽要病癒才能照顧家中各人,才能帶小明到處去玩。」
琪琪有這樣的體悟:「以前覺得自己有責任,必須為家庭付出,忽略了健康。一直認為自己是家裏的『董事長』,凡事都要經過自己處理才會完美。現在學懂放鬆,讓兒子自己去嘗試。」
事實上,外國有很多研究指出,患上乳癌的媽媽,多一些跟年幼的孩子傾談,坦誠解釋病情,對小孩心理有正面作用。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事,媽媽也是人,也會病,病是自然的事。不妨告訴孩子,乳癌就像感冒、發燒,打針食藥後,便可以好過來。作為孩子的,乖乖做好本份,便是給媽媽最大的鼓勵。難關總會過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