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確定術前化療有效? (2025-5-12)
過去,治療乳癌經常是先開刀切除腫瘤,再依據腫瘤病理報告給予術後藥物治療。但現時乳癌治療的新趨勢,是先看腫瘤特性,特別是三陰性或 HER2 陽性的乳癌,會先給予術前化療,或加上標靶治療來縮小腫瘤,然後再做手術。有病人會疑惑,到底如何確保術前化療是有效呢?
部份乳癌病人會覺得一日乳房腫瘤尚未切除,就好似有「計時炸彈」在身體裏面,擔心即使化療, 但腫瘤會否繼續擴大?又或者即使化療藥令乳房的腫瘤縮細,但同時間癌細胞會否游走到身體其他部位?
事實上,如果化療見成效,乳癌病人在完成頭數支的化療藥後,一般會摸到腫瘤變細了、變鬆了。同時,醫生會在病人完成二、三針化療後進行影像掃描,監察病人的腫瘤有否縮細,與病人在未開始化療前的乳房影像造影作對比。
例如,病人在開始化療前,已透過超聲波知道腫瘤原本的大小,在術前化療期間,醫生再用超聲波量度癌腫瘤大小有否縮小。又或者原本正電子掃描影像報告,見到體內腫瘤「着燈」,但在完成術前化療後,腫瘤位置「熄燈」了,顯示雖然腫瘤的體積大小沒有縮小,但活躍度大大減低。這些都是客觀地監察術前化療對腫瘤的反應。
筆者親歷有病人在術前化療後,腫瘤已縮小至摸不到,透過超聲波、X光造影、磁力共振檢查,也看不到癌蹤,甚至連正電子掃描亦測不到癌細胞的活動。但在乳房切除手術時,在顯微鏡下仍存在一些零星癌細胞,因此利用手術將病灶切除,手術後再進行輔助治療。
術前化療的好處是可以觀察藥物對腫瘤的反應,如果身體有癌細胞潛伏,亦可像原發的乳房腫瘤一樣,有較大機會被消滅。對於那些腫瘤較大,且遲早要做化療的病人,術前化療是一個理想的治療選項。病人毋須急趕做手術,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定立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