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疫防不了肥胖 (2022-07-02)
育有兩名孩子的同事分享,疫情打亂了正常生活,很多孩子因為經常在家上網課和缺乏運動,導致肥胖、近視加深、脊柱側彎等健康問題。牙科醫生朋友也說,疫情下很多人經常吃零食,蛀牙個案增加,部分甚至要杜牙根。疫情放緩後與朋友聚餐,發現大家腰間也多了「車胎」。這些都印證了疫情下的個人健康新常態。
過去兩年半,香港每逢面對新一波疫情,政府均實施不同社交距離措施,以減少市民外出聚集傳播病毒。香港肥胖學會發布香港第五波疫情下港人體重控制情況調查,發現有三分之一受訪者指,第五波疫情後體重增加10%。有37%受訪者表示運動量比在2019年未有疫情時減少,另外有18%人指難維持健康飲食習慣。
眾所周知,只要攝取量(Intake)比消耗量(Exhaust)持續加大,最終的「體重」數值會上升,這是一條顯淺的數學題。疫情期間,大家因留家工作,不自覺地增加零食攝取量;同時因怕受感染而減少外出做運動,運動時要戴口罩的不適感,也是減少運動的原因之一。
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,很多人趁疫情未再爆發,把握機會外出用餐,出現「報復式」堂食。另外,由於久未運動,他們提不起勁重拾運動習慣,這些都是造成體重增加的原因。
醫學界報告已指出,肥胖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會率比一般女性為高。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三號報告指,受訪的乳癌患者中,約有五分之二在確診乳癌時屬於過重或肥胖。
其實,本港大部分乳癌個案都不是遺傳,是跟可改變因素有關,例如飲食習慣、生活模式和精神壓力。要減低因肥胖誘發乳癌的風險,最有效方法是改善飲食習慣和恆常做運動,以保持健康體重。大家需要正視肥胖症,不要等到有糖尿、心臟病、癌症出現才醫治。
熊維嘉醫生
立即讚好香港乳癌基金會Facebook專頁及查閱專欄文章:https://bit.ly/3P5dLdP